
从来没看过,这么令人窒息的新闻。
孩子的朋友,被他爸爸煮熟了。
广东佛山,一位爸爸把两兄弟的宠物大闸蟹,给煮了。
没错,孩子的朋友,就是两只螃蟹。
没点开视频之前,我都不知道,这个视频可以如此揪心。
当哥哥看到自己曾经的“朋友”,如今一动不动、浑身通红地躺在盘里。
眼泪再也绷不住,拿衣服擦了起来。
同样,弟弟也是如此。
听到爸爸说了一句“弟弟的这个也煮熟了"后,立刻崩溃大哭。
尽管看见两个孩子,已经泪流满面。
家长似乎有点不以为然,并且当着面,剥起了螃蟹腿。
然后问:
吃不吃?不吃我吃了。
香不香?
什么味道?
小孩只能含泪吃下后,抽泣着说了一句——“香”。
看着他们的反应,旁边的配文,也出现了“真香”的字幕。
整个视频,营造出一种“萌娃视频”的欢乐感觉。
但在我看来,并不觉得。
虽然大闸蟹,确实不属于宠物的范畴。
但在天真单纯的孩子看来,它就是他们的朋友,是情感的寄托。
你要他们一瞬间接受,大闸蟹被煮,还要吃掉它。
短短十几秒,我似乎看到孩子们的心,被刺了几刀。
而像这种事情,上网一搜,发现竟成为了一种风气。
甚至,还划分为“搞笑视频”一类。
像之前,一个男孩摔伤脚了。
爸爸为了给他补营养,把他从小养大的鸭子给杀了。
眼看着鸭子被拔毛,他坐在板凳上嗷嗷大哭。
嘴里不断碎念着:
“是我的鸭子,是我喂大的,是我喂大的。”
但这并不能劝停爸爸的手。
看着男孩止不住的眼泪,他毫不在意地说:
“再买两只给你喂嘛。”
这个还好,出于为孩子身体着想的原因。
还有一些,完完全全是没有道理的。
女孩早上出门上学,看了眼自己的宠物,还乖乖躺在笼子里。
下午放假回来,就成为了餐桌上一碟菜肴。
无奈的她,瘫在了地上伤心大哭。
没有大人能理解,她此刻的透骨酸心。
嫌弃小鸡长大后,开始打鸣,还要铲屎。
妈妈就把鸡煮了吃掉。
女孩和小鸡的感情,也就停留在5个月。
从这群孩子的哭声中,能感受到这些动物,在孩子们看来,显然不只是一只动物这么简单。
对于他们来说,可能是朝夕相伴的朋友。
可惜,在成人的世界并不这么觉得。
食物就是食物。
不信的话,你可以去和朋友说,你养了一只螃蟹当宠物。
看对方有什么反应。
所以,把孩子的宠物煮掉这件事、这个短视频,就当作一则玩笑,在网上成为了流量密码。
但,这些人可能不知道。
这一桩不以为意的小事,背后可以让一个孩子的童年,一夜之间忽然坍塌。
想起有部电影叫《狗十三》,有个桥段完美拍出这种童年情况。
13岁的少女,因为父亲再婚,没有时间管她。
便买了一只狗陪她。
但好景不长,爷爷有天没给小狗栓绳,跑丢了。
女儿还没来得及难过,家长们就开始劝她:
狗而已,你要体谅老人,你爷多大年纪了。
很快,家里来了一只新的小狗。
就当女儿好不容易接受它的时候,它却因咬伤了弟弟,被毫无声息送走了。
就这样,女儿放在小狗上的情感,两次都被人践踏在脚下。
根本不值一提。
在电影最后,当女儿重遇到那只送走的小狗。
她没有上前辨认,只是匆匆离开。
来到街道角落,再也忍不住,哭了起来。
这个结局,充满了开放性。
她可能是看到小狗有个好人家,放下心头大石,喜极而泣。
也有可能是想起那段伤痛往事,无助地哭了起来。
不过可以确定的是,她那不被尊重的童年,已经在心中留有无法治愈的创伤。
而这还只是电影,为了过审,它呈现了最人性化的一面。
现实,往往血腥得多。
美国有这么一个真实案例。
犯人埃德蒙·肯珀,在15岁的时候,就谋杀了自己的祖父母。
24岁就杀了母亲,并且分尸。
在自首之前,他一共杀害了10个人。
当警方问到他,为什么要这样做?
他回答道,因为在童年里,有一次父亲把他当宠物养的鸡给宰了,母亲则逼着他吃下鸡头。
这种病态的行为,让他的人格出现了分裂。
其实很好理解,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。
一个小孩,他的情感寄托属于最稚嫩的阶段。
碰到好看的玩具,可爱的动物,一下子就把所有感情,投入进去。
而家长们未经沟通,随意处置他们的宠物。
这跟毁掉他的世界,有什么区别?
这一点,也是有研究证实的。
失去宠物的孩子,更有可能精神健康状态不佳,出现精神病理症状。
说白了,像视频那些孩子,养的宠物就这样随随便便被吃掉。
其实在他们的心里,已经埋下一个定时炸弹。
轻则自伤八百,重则杀敌一千。
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,会觉得杀个宠物而已, 哪有这么夸张,还影响心理。
那请问,前阵子的“毒教材”,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。
之前一大堆人举报《奥特曼》等卡通片,有暴力倾向。
这些你肯定认为,小孩子会被大众传媒的色情暴力场面给荼毒。
那小孩子现实看到自己的宠物被杀,怎么就不会呢?
人在成长过程中,本来就是充满无限可能的。
多一滴水,就能养出不同的花。
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,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挺对的。
你总是击碎孩子的情感,让他怎么还敢产生情感?
所以说,像杀害宠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,只会让更多孩子,成为一个失去温度的人。
那到时候,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?
愿这样的风气,不再持续。
希望每个孩子的童年,都得到尊重。
